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什么叫包容性呢?实际上“水墨”概念的提出,初衷应该是因为中国画的这个概念,民族色彩太浓,中国文化特征太鲜明,中国文化身份太独特,以至于使中国人产生一种封闭的概念。 水墨的概念是什么?抽掉中国画的身份,削减了中国画的文化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中国画的审美特征。认为提出这样一个水墨的概念是一种媒介的概念,是一种语言的概念,是纯粹形式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和欧美的现当代艺术能够嫁接起来。 学理上来讲...
80·90梦乐团演奏《天津人》。本报记者 王 津摄 由北辰区政府主办,北辰区文广局、天津歌舞剧院协办的2018“文化有约 快乐北辰”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昨晚在北辰集贤里社区广场举行,天津歌舞剧院80·90梦乐团的青年演奏家组成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为社区百姓送上了拿手曲目。 80·90梦乐团隶属于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是一支由“80后”“90后”成员组成的年轻乐团。乐团由民族乐器、西洋乐...
渠天凰老师传授昆曲表演技巧。 本报记者 高莹辉摄 昨天下午,当记者来到河西区文化中心三楼的舞蹈排练室时,昆曲非遗传承人渠天凰老师正在为原本每周日上课的昆曲培训班的学员们加课。为了让10月举行的汇报演出更加精彩,渠天凰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一板一眼地学。 河西区文化中心这个昆曲培训班在两年前成立,从最开始的几名学员,到现有的30多名学生,昆曲的魅力和渠天凰老师的名气,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到...
开幕式上的舞蹈表演。本报记者 高莹辉摄 天津市第六届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开幕式暨京津冀群文优秀节目展演,昨晚在二宫剧场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群文工作者为现场的外来务工人员及他们的家人带来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彩演出。 此次活动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北京市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厅主办,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北京群众艺术馆、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承办。艺术节期间展演的节目都是由京津冀外来务工人员表演、以...
474件殷墟妇好文物重回安阳 将免费展览至10月20日 5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市文物局主办的《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在安阳市博物馆开展。 当日上午,记者在安阳市博物馆二楼一号展厅看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夺目。它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为观众讲述着商代巾帼英雄妇好的前世今生。此次展览共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石器和刻辞甲骨等文物404组共计...
明天,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博物馆之夜——中非之夜”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拉开帷幕。为期5天的活动将通过节目展演、文创展示、影视观赏、文化沙龙、戏剧讲解等形式,向观众展示非洲的自然资源、民俗传统与艺术文化。 8月10日至14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广大参与者准备了异彩纷呈、形式繁多的主题活动,包括歌曲舞蹈、鼓曲表演、演讲、互动魔术等,展示非洲的独特文化。 同时,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4D影院,将...
这件短辫玉人还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玉人四肢外侧各饰双钩阴线蛇纹一条,蛇首弯折延伸至肩背和腰侧。作为自然界的常见动物,蛇与人类关系密切,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传说,便是蛇在古人心目中重要地位的体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一件大型灰陶盆,口沿内侧环绕细长蛇一条,蛇身外侧均布鱼纹,显示出与水的密切联系。在商周器物纹饰中蛇身或作S形,或盘身卷起,一般头略呈三角形,主要作为配饰出现。偶有作为主纹或主要构成元素出现...
妇好墓 殷墟横跨洹河两岸,自1928年以来,考古学家已在这里发掘出丰富的殷代文化遗存。妇好墓位于殷墟中心小屯村北略偏西百米处,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侧,规模中等,未经盗掘,随葬器物极为丰富。根据地层、随葬器物形制、铭文及其与甲骨卜辞的参考比对,发掘者认为此墓属于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庙号称“辛”。 妇好墓中曾出土一件短辫玉人(编号M5:372),高8.5厘米,黄绿色斑驳玉质,双手抚膝,呈跪坐姿势。玉...
在公众眼中,隐没在丛林深处的中美地区文明笼罩着重重迷雾。神秘的中美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更是学界和公众都热切关注的焦点:奥尔梅克文明中为何存在与甲骨文相同的刻画符号;整个中美洲对玉器的珍爱和浓厚的萨满气氛为何与早期中华文明如此神似。带着种种疑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们飞跃万里,来到玛雅文明的著名城邦洪都拉斯科潘遗址,开始了中国人在中美地区的首次考古发掘项目。中国考古学家在科潘获得了什...
杨愈将画像捐赠仪式 杨愈将故居 鸦片战争博物馆 在鸦片战争中,有一位抗英英雄,他就是杨愈将。1841年1月7日英军进攻广东虎门沙角,清军死伤700余人。身为沙角炮台把总的杨愈将,奋力抗敌,也身受重伤,战后受到了朝廷封赏。 杨愈将(1792-?)是广东连山人,生于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嘉道时期。他11岁时被录取为武生,31岁考中武举人,历任营把总、广东陆路提标左营守备、儋州游击等,...
7月14日晚10点半,央视一套《开讲啦》 “触摸古今、传承文明”系列节目第三期开始播出,安徽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现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的黄德宽作为主讲嘉宾,通过讲述有趣的文字故事、与青年代表互动答疑,给观众上了一堂有关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生动一课。 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十万元 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十万元?节目开始不久,主持人撒贝宁便向黄德宽求证这一疑问。黄德宽肯定了这一说法并...
7日下午,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依照《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的规定,苏州市不断健全苏州园林名录保护体系。2015年至今,苏州市先后公布了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全市累计已有108座园林被纳入依法保护体系,对入选园林均实行挂牌保护,明确了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保护对象。 ...
日前,由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书协、西安市文联、西安市书协、鄠邑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高雍君《鄠邑金石文字遗珍》发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 该书由西安市文学艺术研究室高雍君耗费三年时间编著而成,将鄠邑区内由商周至唐以前的西周金文、钟鼎铭器,春秋战国兵器,秦汉印章、钱币、砖瓦、瓦当、汉镜、陶器,北魏北周佛造像,隋唐碑石墓志等实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以书法艺术为线,通过大量实物文献,全面展示...
琉璃晶莹剔透、花纹装饰繁复,这件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在灯光下映出幽幽微光。作为来自西方之国的瑰宝,收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的古代琉璃器见证了一千多年前中西方文明交流的繁盛。 “这批琉璃器有生产于公元5至6世纪的东罗马琉璃瓶,也有公元9世纪之前的伊斯兰特色的琉璃盘,还有典型中国风格的茶盏茶托。”法门寺博物馆副馆长任新来6日对记者说。 1987年,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佛指舍利...
阿富汗珍宝带着异域风情款款而去,秦蜀青铜器包裹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8月6日晚,“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开展,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250余件青铜器重磅亮相,包括国宝何尊在内的55件一级文物汇聚蓉城,讲述青铜这一“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 成都博物馆总策展人黄晓枫介绍,此次参展的青铜器具有数量多、等级高、种类全等特点,简直就是“青铜器的饕餮盛宴”。堪称我国第一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